十年治水还绿于民
"我不能告诉你多少次今年。3月7日早晨,刘女士号市民和两个朋友在东湖上散步。在他们看来,过去几年最大的变化是“湖水变得清澈了”。然而,东湖和湖滨路多年前并不是武汉人去郊游的第一选择。
从上个世纪末期到本世纪末,东湖周围缺乏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。东湖曾经成为武昌和洪山地区的天然污水处理厂,水体浑浊。人们不敢去东湖去游泳,去湖边散步也得选择去其他的地方。
随着城市的发展,市区开始吸引湖区,生态资源丰富。围绕湖泊建造田地,围网养殖,填充湖泊建造房地产......“当时,东湖的城市要求更高。城市和湖泊之间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。东湖的水质曾一度跌至V类。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根据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的说法,这是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广泛发展的一个缩影。
沿着绿道行走,两岸的湖泊是第一个密切接触的湖泊。湖的环境决定了游客对绿道和东湖的第一印象。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康玉辉博士说,东湖个别次湖和湖滨池塘的水质不理想,有的属于五类甚至劣质品。
2009年起,经国家发改委批准,制定了《东湖生态水网建设总体规划》,武汉市委、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治理东湖的措施和方法。武汉市自来水局成立了污水管理办公室,成为全国第一个分出全日污水处理的办事处。
东湖污染治理成为该部门成立后的重中之重。“穿山入地”建立骨干污水收集网络,全面逐一拦截污水“销售号码”,终结直接从东湖排放污水的历史,直面前期污染治理和对雨水“宣战”的困难;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力量,综合治理实施生态修复。2016年,东湖水质迎来拐点,主要湖泊水质进入“三类时代”,全湖总体水质持续改善。
这条绿道也正在成为一条“市民绿道”。数据显示,节假日游客超过50万人,其中70%以上来自武汉,95%的受访者表示,他们将在第一次绿色道路测试后返回。
2017年,东湖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宣布,东湖的整体水质由劣质V变为三级,“呈现40年来的最佳水平”。
"李先生",住在东湖边缘超过20年,记得过去,东湖凤光村附近的官桥湖表面出现了淤积的现象;由于东湖的大规模拦截,"污泥"基本上消失了,湖水清澈,气味也消散了。由湖北旅游网为您提供
【责任编辑】:湖北旅游网版权所有:转载请注明出处